区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载体和着力点,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知识产权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,区域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,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。
《专利导航指南 第2部分:区域规划》(GB/T39551.2-2020)中具体定义了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的两种子类型:
一类是以区域布局为目标的专利导航,面向大类产业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,构建其与专利、研发资源配置模式的协调机制的分析框架,依据静态匹配、动态协调及综合关系分析,提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导引和具体实施方案。
另一类是以区域创新质量评价为目标的专利导航,面向区域创新活动,通过综合运用专利信息和经济数据,分析区域创新发展竞争力与匹配度评价结果的耦合程度,明确区域产业创新发展优势和不足,引导创新资源合理配置,促进区域创新过程的良性循环。
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常见研究方法,如静态匹配分析法,它主要采用四象限法进行分析。四象限法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划分,可以直观地了解被划分对象在对应指标的相对分布情况,一般划分为四类:高-高值、高-低值、低-低值、低-高值。为此,根据研究需要,采用四象限法分析和评价区域科教资源与区域产业发展,区域科教资源与区域专利资源,区域专利资源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关系,具体如图1所示。
图1 区域科教资源指数和区域产业资源指数的四象限图